▲
10月19日上午,
全國優秀共產黨員、全國勞動模范、汝州市金庚醫院院長宋兆普,做客河南省新聞廣播演播廳, 慈善公益節目《為愛發聲》,與聽眾分享他從醫42年來,醫者大愛的事跡。
河南新聞廣播慈善公益節目《為愛發聲》,講述愛心故事,傳播公益理念,聚焦大愛善行,為愛發聲。 已播出50多期,采訪對象都是來自全省各地在慈善事業,做出突出貢獻的模范。由于貼近生活,反映人民大眾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,在群眾很受歡迎,在全省有一大批忠實的粉絲。
這次金庚醫院院長宋兆普作為河南省首屆慈善之星,
受邀做客河南新聞廣播
一聲囑托,讓家風家教傳起來
宋兆普出生于中醫世家,父親宋金庚原是當地的名醫,也是一名老黨員,他一生懸壺濟世,廣興善舉,一身正氣,宋兆普16歲就跟隨父親學醫行醫。老父親給他印象深、銘記于心的臨終囑托,是這幾句樸實的話語: “當醫生只能救人,不許謀利!”“患者是咱的恩人,要永遠感恩病人的信任。”
牢記父親的囑托,從父親創辦的宋氏中醫外科門診,到金庚醫院的成立,宋兆普一直遵循著父親把病人當恩人的為醫理念,從小到大、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。
一句承諾,讓腦癱患兒好起來
宋兆普是一名從鄉村走出來的黨員醫生,深知普通群眾看病不易,看大病更難。2009年初,金庚醫院對汝州籍的100名貧困家庭腦癱兒童給予減、免費用治療,顯著的療效,得到了患者家長的好評。2009年4月,宋兆普應邀到鄭州、洛陽等地福利院考察,看到福利院里有大量重癥腦癱患兒,他的心被深深刺痛,邊看邊哭。考察結束,宋兆普承諾:“接福利院腦癱患兒到醫院救治,盡我的力量能救一個是一個。”
腦癱患兒的生活護養成為宋兆普的一大難題,以前都是在門診治療腦癱患兒,看完病家長就帶孩子走了;現在,不但要負責治療,還要管生活護養。當時,國家在中醫藥治療兒童腦癱這方面還沒有扶持政策。宋兆普拿出醫院和家里幾乎全部積蓄,購進康復設備,改造兒童病房,招聘醫務人員和護工……為了一句承諾,宋兆普和醫護人員把腦癱患兒當成自己的孩子,不僅做中藥康復治療,還要照顧孩子們吃喝拉撒睡。有的孩子不能自主飲食,宋兆普就指導護工用注射器一滴一滴往嘴里打;有些孩子有吞咽功能障礙,他們還發明了 “冰激療法”,使孩子能吃飯,這一方法已在全國福利機構推廣。
為了一句承諾,宋兆普放棄節假日,沒日沒夜拼命工作。2010年10月18日,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,積勞成疾,他突發心臟病昏倒在診室里。經搶救蘇醒后,他流著淚對妻子和兒子說:“如果我身體不行了,你們一定要把這些孩子治下去,千萬不要放棄,這些孩子太可憐了。”首批福利院來的128名腦癱患兒,經過一年的治療,有70多名孩子趨于正常。到2013年7月,共救治740多名孩子。顯著的治療效果,引起民政部和醫療同行的高度關注。2013年9月,民政部先后組織三批全國腦癱康復專家和腦神經專家,來醫院進行調研評估。中醫中藥治療小兒腦癱的效果,得到了專家和民政部領導的充分肯定,治療腦癱患兒的臨床研究成果,也順利通過省科技成果鑒定:有效率98.3%,顯效率56.7%;治療腦癱的中藥,經河南中醫藥大學和美國賓西伐尼亞大學實驗室的動物實驗,證明中藥對受損的腦細胞,有極強的修復和再生能力。2013年12月,醫院被民政部確定為“明天計劃”腦癱兒童中藥治療全國定點醫院,這是民政部“明天計劃”僅一個設在縣級的非三甲醫院的定點醫院,開創了福利院和醫院結合,救治腦癱孩子模式的又一個先例。
一句懇求,讓豫新兩地人心連起來
2015年,一位來醫院看病的新疆河南商會朋友說,新疆不少腦癱患兒需要他到那里進行治療。在接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委、行署的正式邀請后,他就義無反顧踏上了赴疆救治之路。
當年6月,宋兆普首次來到相隔4000公里的新疆和田墨玉縣,義診點安排在就近的一個學校。
從上午9點開始一直看到下午5點多也沒看完,又約定第二天接著看,兩天時間看了470多人。經協商,首批先安排10名腦癱孩子到汝州治療,讓他們親身感受一下中醫藥治療的效果。
從2015年開始,宋兆普16次赴新疆考察巡診,共接收三批墨玉、洛浦、和田的52名腦癱患兒來到汝州免費治療。為了讓遠道而來的維吾爾族同胞在汝州安心給患兒治療,宋兆普給他們專門設置適合維吾爾族群眾生活習俗的病區和廚房,還免費給孩子們發放奶粉、衣服、尿不濕等物品。
來汝州治療的一個孩子叫比拉力,出生時不幸患上腦癱,為了給孩子治病,家人花光了積蓄。2015年10月,比拉力被選送到汝州接受免費治療,他的父親玉蘇普·買買提全程陪護。剛到汝州時,玉蘇普·買買提完全無法適應遠離親人、語言不通的生活環境。宋兆普和醫護人員,像親人一樣關愛他們父子倆。隨著康復治療的逐步深入,孩子的變化越來越明顯。
在金庚醫院2017年春節聯歡會上,玉蘇普·買買提用不太熟練的漢語,說了這樣一段話:“宋院長,非常感謝您的恩德,是您給了我對新生活的信心,是您給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。”現在,他的孩子比拉力已經上學了。
在救治新疆維吾爾族腦癱患兒的過程中,宋兆普想的不僅是如何給孩子治病,還想著如何解決患兒家庭因病返貧、因殘致貧的社會問題。為此,宋兆普和他的醫療團隊一邊給患兒做治療,一邊給患兒家長傳授康復知識,通過手把手、一對一的形式,讓每一位患兒家長都能掌握基本的按摩、熏蒸、PT、語訓等康復手法和技巧。
佐日古麗是和田地區墨玉縣芒來鄉村民,曾經在縣城開有一家蛋糕房,生活本來是比較富裕的。但她的女兒在剛出生兩個月時,被診斷為腦癱,從那天起,她的家庭陷入了無盡的困境。為了給女兒治病,佐日古麗不得不關停了蛋糕房,還欠下了7萬多元債務。2015年7月,她帶女兒到汝州治療,宋兆普聽說她曾經開過蛋糕房,就專門介紹她在汝州學習制作蛋糕新技術。她的女兒康復后,回到新疆的佐日古麗,重新把荒廢的蛋糕房開了起來,蛋糕品種由10多個增加到30多個,由一個店發展到了三個店,聘用的工人有60多人。不但還清了外債,而且購買了新車、蓋了新房,實現了年營業利潤10多萬元。
在每一次危難面前、在群眾需要的時刻,宋兆普都會站出來,彰顯作為黨員的擔當。
2020年初,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,宋兆普在短時間研制出“雄術防瘟散”和中藥口服液,及時為汝州、平頂山、鄭州、北京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和湖北、武漢返鄉人員,捐贈防瘟散和中藥口服液10萬余袋,受惠人群達16萬人,同時還參與汝州和平頂山確診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治,為打贏抗疫阻擊戰,貢獻了中醫人的智慧。
日常工作中,他不僅對自己的病患盡心盡力,還有個習慣,就是不管乘飛機、坐高鐵都隨身攜帶自己的中醫治療銀針。就是這小小一盒銀針,救了不少急難險的病人。
一生所求,傳承醫者大愛
12年來,宋兆普帶領醫療團隊已公益救治腦癱棄嬰3273名,其中1630名經治療符合回歸社會的條件。
目前已救治少數民族腦癱患兒6170人,其中深度貧困家庭患兒711人,有1120多名孩子背起書包走進了學校。
近年來,金庚醫院被授予“第四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范單位”“全省助殘先進集體”。宋兆普個人還榮獲了第六屆、第七屆“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”、“全國助殘先進個人”、“全國五一勞動獎章”、第十屆“中華慈善獎”慈善楷模、“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”等榮譽。
成績已成過去,未來任重道遠。“我將不忘初心使命,進一步增強責任感、使命感,更加努力,刻苦鉆研,把祖國傳統醫學文化傳承好、發揚好,挖掘整理好中醫密方、驗方,把我收藏的上萬冊古醫書、民間名醫手抄本進行整理,編印成冊,公開發行,惠及更多的中醫工作者和患者,讓祖國傳統醫學造福更多人。”宋兆普說。
節目播發后,在廣大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,有位聽眾稱:院長宋兆普為白求恩式的大夫,這位聽眾曾帶著孩子,到金庚醫院為腦癱患兒做過公益,看到許多因病被父母遺棄在醫院門口的腦癱孩子,經過治療趨于正常后,被國內外愛心家庭收養,這里的發生的事感人肺腑!還有的聽眾說:金庚醫院里的醫生醫德令人佩服,是全國棒的中醫。